
江苏破解治“霾之困”2016年突出治理臭氧污染
备受公众关注的环保“霾之困”依然是今年各地两会热议的话题,各地民众对出现雾霾表达困惑,更对到底该如何有效防治表达了忧心。30日,记者从江苏省环保厅获悉,今年江苏对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既要满足国家考核要求,又要体现公众直观感受。
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统计,2015年江苏省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0.5%,13个省辖市中盐城浓度最低,徐州最高,但都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然而空气中的另一种污染物臭氧的浓度连续两年不降反升,导致江苏的空气质量达标率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PM2.5浓度下降的幅度。除徐州、连云港、宿迁外,其他十个省辖市都出现了臭氧超标情况。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江苏全省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大,但是,该省的空气质量达标率升幅远低于PM2.5浓度降幅,只要遇到几个重污染天,就会引发百姓对空气质量的集体“吐槽”,让改善成果大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臭氧浓度“不降反升”,上涨幅度达到8.4%,且已连续两年上升,抵消了PM2.5下降带来的利好。
如何治理臭氧浓度的不降反升?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与太阳光发生反应,都有可能产生臭氧。为有效遏制臭氧污染加重趋势,江苏环保部门说,江苏今年首次将臭氧的前提物--VOC挥发性有机物纳入主要减排物质,要求排放量同比下降1.5%。2016年全省实施石油炼制、化工、涂装、干洗等行业VOC治理工程745项,开展VOC排污费征收试点,对新注册和异地转入车辆全面实施国V标准,淘汰剩余的黄标车16.5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6万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崔佳明 编辑:福州在线